您的位置: 游戏资讯 > 游戏攻略

徐晃与关羽对话_三国战纪2关羽怎么招降徐晃

来源:编辑铺 浏览:359 2024-05-11 06:55:19
徐晃与关羽对话

三国战纪2关羽怎么招降徐晃

在三国战纪2中,要招降徐晃,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:
1. 找到徐晃所在的城市。徐晃通常会在曹操的中,因此需要找到曹操所占据的城市。
2. 攻略曹操的城市。在攻略过程中,可以选择使用关羽亲自出马作战,尽量击败徐晃的部队。
3. 打败徐晃。在战斗中,击败徐晃的部队后就有可能招降徐晃。震慑徐晃并削弱其队伍的实力可以提高招降的成功率。
4. 使用招降策略。在战斗胜利后,选择“招降”选项与徐晃进行对话,根据对话选项选择适当的招降策略。成功率取决于徐晃对关羽的忠诚度以及其他各种因素。
需要注意的是,招降徐晃是一项困难的任务,成功率并不高。如果招降失败,可以继续战斗并尝试其他招降策略。

关羽和徐晃有什么交情

关羽和张辽有交情,三国演义里多有描述,跟徐晃有交情,只在攻打荆州时提过一句。

徐晃和关羽交情好,为什么啊

徐晃和关羽交情好,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经历和性格的契合。

徐晃跟过关羽吗

徐晃跟过关羽。
从历史上的记载和研究来看,徐晃曾经跟随曹操,在许多战役中表现出色,并且也与关羽有过交手经历。
根据史书和历史的记载,徐晃曾在单于台之战中与关羽一战,表现十分勇猛,而关羽也曾对徐晃赞叹不已。
同时,徐晃也在其他的战役中取得了不少的战绩,这表明他作为一名将领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。
历史上的战争和英雄故事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,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,了解各个时期的战争和历史人物,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。

为何徐晃对关羽却丝毫不留情呢

很正常啊,关羽是刘备集团的,徐晃是曹氏集团的,都是各种集团的大将,都要听各自领导人的命令,而徐晃也说了:虽然以前你对我多有教诲,但是不能因私废公,而且曹操也下了死命令,肯定不能留情!

樊城之战中关羽称徐晃为什么

樊城之战中关羽称徐晃为大兄。

徐晃大战关羽谁赢了

徐晃和关羽都是三国时期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名将,他们之间有过交手,但是具体哪一方赢了,历史并没有明确的记载。

驰援曹仁打关羽,张辽行动迟缓徐晃昼夜兼程

俩人都领会了曹操的意图。因为他俩人都是火速支援的,张辽之所以到的晚,是因为所处位置的关系。我们看看俩人当时的职责,以及所处的位置就明白了。

徐晃和张辽救援曹仁的时间是在关羽“水淹七军”歼灭于禁军团之后,那是建安二十四年的月间。徐晃和张辽他俩接到曹操救援曹仁的命令时,徐晃在曹操本部军中,当时他刚跟随曹操从汉中撤出来,而且要注意,此时徐晃手下是没有多少的。张辽当时则在淮南合肥一线,他当时是曹操留在合肥抵挡东吴的头号大将,其手下有一支实力很强的。

从当时的局势看,徐晃奉命出战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,一旦曹仁崩盘,则整个中原就可能陷入混乱,所以曹操仓促之间给了徐晃一些新兵,就急匆匆出发了。《三国志@徐晃传》记载“晃所将多新卒,以羽难与争锋”,后来增派精锐的“殷署、朱盖等凡十二营”徐晃出战关羽,一击获胜。

可见,徐晃出战目的是为了迅速的遏制关羽,并且支援曹仁,所以必须行动迅速。

而张辽情况则不同,张辽身处东吴前线,他接到曹操支援的命令已经晚于徐晃,距离也不如徐晃近,所以必然会到的比较晚。

另外,曹操最初命令东南地区救援曹仁,先发的是“缓之”的公开命令,随后又发了“火速救援”的密令,这是曹操外松内紧的策略。这一点在《三国志@温恢传》中有记载,而且从此传来看,张辽是第一时间启程与曹操汇合,打算救援曹仁的。

所以不存在张辽救援迟缓的问题。只不过张辽接到命令晚,路途又远,所以当张辽赶到前线时,徐晃已经击败了关羽。

关羽张辽徐晃什么关系

在战争年代里,由于生死之间的考验,最能够看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。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,虽然有骄傲自大的性格,但是对人还是光明磊落的。他在曹营中有过两个朋友,分别是张辽和徐晃。那么他们之间的友谊究竟如何呢?

一、关羽与张辽的友谊。

在曹营中,关羽和张辽的关系最好。在白门楼上,为了救张辽一命,关羽不惜向曹操下了一跪。在关羽的一生中,只向曹操下过两跪。一次是为了感谢曹操赠送赤兔马,一次就是为了救张辽的命。关羽谢曹操赠马,是因为可以一日内骑千里马去见刘备,由此可见在关羽的心中,张辽和刘备都占有一定的位置。

那么张辽对关羽如何呢?从表面上来看,张辽对关羽的深情厚谊也有相当的回报。在关羽被曹军困于土山的时候,是张辽亲自上山,和关羽“土山约三事”,救下了关羽。在曹操对关羽投降条件表示疑虑的时候,张辽出言劝解,让曹操答应了关羽。

在曹营中,张辽自然和关羽来往密切。曹操在百般拉拢关羽之后,一直没有看到关羽的回应。于是曹操派张辽去探听关羽的心意。关羽对张辽直截了当地坦白了自己的心意,自己受刘备厚恩,誓同生死,绝不背叛。不过曹操对自己也有厚恩,关羽决定立功报效曹操之后才离开曹营。

关羽的回答让张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如果他把关羽的回答报告给曹操,他害怕关羽会遭到曹操的杀害。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,当年的沮授虽然才华盖世,就因为不愿意投降曹操而被曹操杀害。当时如果张辽不坦白地报告曹操,又怕引来无法承担的后果。

最后经过一夜的思考,张辽还是如实向曹操报告了关羽的心意。多亏曹操对关羽敬佩有加,这事才不了了之。我们从这一件事,就能够看出张辽对关羽的真正友情。他对自己的作为有一个解释,那就是自己与曹操的关系是君父的关系,与关羽的关系是兄弟的关系。兄弟的关系是不能超越君父的关系的。

二、关羽与徐晃的友谊。

关羽在曹营中的另一位好友就是徐晃,因为他们都是老乡,且性情相投,所以友情很深。徐晃也是五子良将之一,在投入曹营后身经百战,为曹操屡建功勋。他和关羽相处的那段时间里,得到了关羽无私的帮助。

在襄樊之战的时候,徐晃和关羽在阵前谈话的时候,徐晃就当面向关羽道谢。他说“忆昔壮年相从,多蒙教诲,感恩不忘。”正是有了关羽的言传身教,使得徐晃的能力更上层楼。他从曹军中的一员猛将,转变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战将。

但是徐晃与关羽的友情,比起张辽来更是让人齿冷。这是因为徐晃的功名利禄完全是从关羽身上夺来的。在襄樊之战中,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,曹操在无人可派的情况下,派徐晃挂帅出战。徐晃毫不推辞,立刻率领曹军投入了战场。

在战场上,徐晃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,多次击败关平、廖化的。为了击退曹军,受伤未愈的关羽率军出战。就在战场上,关羽企图以情谊感化徐晃的时候,刚刚还在与关羽叙旧的徐晃,却高喊出“若取得关云长首级者,重赏千金”的口号。这一幕,让关羽内心震惊了。

面对关羽“大兄”的惊呼,徐晃对此的解释是,今天是国家之事,我不能以私废公。结果关羽和徐晃大战八十回合,撤军。徐晃在击退关羽后,受到了曹操的重赏。可以说,徐晃的功名,大多是建立在樊城解围上的,也就是建立在关羽身上的。

三、关羽与张辽、徐晃的差别。

我们看张辽、徐晃对关羽的态度,就能够知道他们之间真正的友情。关羽这个人对人胸怀坦诚,重情重义。在华容道上,因为感怀曹操昔日的恩义,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放走曹操君臣,这些人中就包括张辽、徐晃等人。

可是他自认为的好友张辽、徐晃对他的态度却完全不同,他们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。在自身的仕途和关羽的友情中,张辽、徐晃最终选择的是自己的仕途。张辽明知道自己的报告可能会让关羽遭到杀害,他犹豫再三还是了关羽。

而徐晃的所作所为还不如张辽。张辽在做危害关羽的事时,还经过了一夜的犹豫。而徐晃在接到曹操对战关羽,为樊城解围的命令后,立刻就投入了战场。他一面与关羽叙旧,感谢关羽对他的教诲,却立刻翻脸不认人,高喊关羽首级的赏格,亲自直取关羽。

其实,张辽和徐晃都是一路人,他们对于关羽的态度,就是在不危害自己个人利益的情况下,和关羽称兄道弟。但是一旦这种友情危害到自己的利益时,他们可以马上露出自己的真面目,和关羽刀兵相见。最让人齿冷的是,他们还可以为自己找到理由,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包装得光明正大。

张辽为自己寻找的理由是忠于自己的主公,自己的朋友是正当的。而徐晃寻找的理由是不能以私废公,面对国家的利益可以抛弃个人的恩怨。其实,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自己的荣华富贵。

张辽由于关羽,向曹操表达了自己的忠心,得到了曹操的信任。曹操将张辽放置在合肥,成为抵挡东吴的主将。而徐晃在击退关羽之后,更是得到了曹操的赞誉,得到了丰厚的封赏。曹操还把他的功绩推崇到与战国齐国复国那样的高度。

唯一吃亏的人就是关羽了,他的付出得到的就是这种回报。他真诚地把对方当作朋友,不惜在华容道上放对方一条生路,最终得到的只是背叛。关羽在考虑问题时并没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始终考虑的是他人的利益。这种作为完全违背了人之常情,得到这种结果也是必然的。

结语:

关羽在曹营中最要好的两位朋友就是张辽和徐晃了。在曹营将领都排斥关羽的时候,他们的友情让关羽十分感激。但是这种友情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的,那就是如果这种友情与他们的个人利益相时,他们会立刻抛弃这种友情。

虽然关羽在华容道上冒死放过他们,可是依然先后遭到了他们的,在襄樊之战中,还遭到了徐晃的反击。这是因为关羽的作为已经超越了人之常情,他过于强义,甚至不惜牺牲自己。最终,关羽求仁得仁,败在这些所谓朋友的下。

我是历史笑春风,欢迎大家关注我,多提宝贵意见,谢谢。

关羽说要先斩徐晃,以警魏将,如果关羽没受

关羽和徐晃之战关键在于徐晃的勇气 连曹操都惊叹

先来看《三国志》中二人的传记记录:

一、关羽的记录:

“蜀记曰:羽与晃宿相爱,遥共语,但说平生,不及军事。须臾,晃下马宣令:"得关云长头,赏金千斤。"羽惊怖,谓晃曰:"大兄,是何言邪!"晃曰:"此国之事耳。"”

这里说的是:徐晃和关羽在开战前先叙二人的兄弟情谊,叙完情谊之后,徐晃下令重金激赏士卒:

杀关羽者,得千金。

国事、私事分得非常清楚,这就是徐晃的决断力。

二、徐晃的记录:

“晃所将多新卒,以羽难与争锋,遂前至阳陵陂屯。太祖复还,遣将军徐商、吕建等诣晃,令曰:"须兵马集至,乃俱前。"贼屯偃城。晃到,诡道作都堑,示欲截其后,贼烧屯走。晃得偃城,两面连营,稍前,去贼围三丈所。未攻,太祖前后遣殷署、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。贼围头有屯,又别屯四冢。晃扬声当攻围头屯,而密攻四冢。羽见四冢欲坏,自将步骑五千出战,晃击之,退走,遂追陷与俱入围,破之,或自投沔水死。太祖令曰:"贼围堑鹿角十重,将军致战全胜,遂陷贼围,多斩首虏。吾用兵三十馀年,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,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。且樊、襄阳之在围,过於莒、即墨,将军之功,逾孙武、穰苴。"晃振旅还摩陂,太祖迎晃七里,置酒大会。太祖举卮酒劝晃,且劳之曰:"全樊、襄阳,将军之功也。"时诸军皆集,太祖案行诸营,士卒咸离陈观,而晃军营整齐,将士驻陈不动。太祖叹曰:"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。"”

主要的信息由:

1、徐晃军都是新招募的士卒,没有训练和作战经验;

2、曹操要求徐晃等其他援军一起到之后才行动,但徐晃以截断后援来逼迫关羽放弃偃城;

3、徐晃在其他援军都到齐之后,扬言攻打围城的头屯,暗中攻打围援的四屯;

4、关羽在围援的四屯将要被攻下时,率5000步骑出击,在遇到徐晃出击时,退后关羽的包围圈中;

5、徐晃率军追击关羽,进入关羽的包围圈中,导致关羽人心浮动、士气跌落——认为包围圈是被击破了,因此关羽不得不退军。

总结

关羽之所以败、徐晃之所以胜,就在于:

对于关羽来说,攻下襄樊就差一点点。即便关羽在得知荆州已经被吕蒙所夺取,依然不退军、继续围攻,一心要攻下襄阳。

前有追兵、后无退路,这就是关羽军当时的状态。因此任何一点点的被动情况的发生,都造成关羽军心的浮动:在徐晃要截断偃城据点后路时,就不得不放弃,因为不能冒一点风险;突然看到曹军直接攻入包围圈中,哪里还有坚守的信心——因为后方已经被夺走了,退路已断。

对于徐晃而言,在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后,曹军对关羽军如同畏虎一样不敢坚战,这才有徐晃下令斩关羽者奖千金和直入关羽包围圈中的举动。

没有徐晃直入关羽包围圈的行为,关羽军不会退军,只会依然坚守而继续攻下项羽——因为这是在外有曹操大军、内有守城军下的最佳选择。

徐晃本人俭约朴素,不奢侈铺张,胆小谨慎。但徐晃的作战风格和他的性格完全相反:

“将军常远斥候,先为不可胜,然后战,追奔争利,士不暇食”

即:不注重斥候的敌情信息;作战前都在说作战的困难之处,从不说自己的优势;行军作战计划变化快,行动更快,士兵们经常是还没得吃饭就必须作战。

徐晃作战是注意防备自己的劣势,用速度击破对方的劣势。

徐晃和关羽之战,曹操的点评最经典:

“吾用兵三十馀年,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,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。”
每天原创,给你有价值的观点!
随手关注,你的支持才是动力!
三国战纪2关羽怎么招降徐晃